聚焦前沿,汇聚大咖——2019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及绿色功能助剂
研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农药生产为粮食增产丰收提供重要保障。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农药工业已经实现从无到有、从仿制到创制、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从农药弱国到生产、使用、出口大国的飞跃,我国农化行业现已成为全球农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领航者。2015年农业农村部首次提出“化肥农药双减”和“农药零增长”的目标,多个农药肥料双减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药产业也迈向了求质量、上效益、创品牌的台阶。
大力研发绿色高效产品,推广减量施用技术,提升专业化服务,普及高效植保机械,是当前农药“两减”和“零增长”目标要求下的必然导向。农药作为生产性行业,正在逐步将重心向安全环保的高端产品研发转移,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自有品牌力量增强,“产品+服务”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而绿色功能助剂的研发、应用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1月9-11日,2019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及绿色功能助剂研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主办,汕头市大千高新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农药学学报和汕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农药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植保系统和企业的多位领导、院士、专家和200余位代表,齐聚在海滨邹鲁、美丽的港口城市——广东汕头,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新形势下的发展之路,共同呈现了一场农药行业的饕餮盛宴。
周普国所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作重要讲话。周所长提到,农药行业的发展要遵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战略和“化肥和农药两减研发”计划,为全面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越来越多、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尚存差距、环保和安全生产压力持续增加、农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水平亟待提升等,但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遇。全球需求持续增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再加上产业基础厚积薄发,落后产能必将被淘汰,只有坚定发展方向、积极转换动力,才能在浴火重生中产生质的飞跃,我们要坚定的坚持以绿色为发展方向,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投入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之中。
魏启文书记在讲话中提到:2018年,全国农药使用率达38.8%,取得这样的成果不仅得益于政策推动和科技创新,同时与新产品涌现、新使用方法和器械等的综合减量施用措施密不可分。我们农业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响应和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关注科技创新,关注文明生态建设,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不断贡献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农药减施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张昭处长表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两减”项目要进一步转变思路,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强化科技滋生、科技创新、传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绿色发展。同时,要继续鼓励研发和推广应用,从实验室、试验田走向大田、走向园区、走向市场,从而解决项目区的实际问题,体现出专项研发的创新度、关联度和贡献度。
孙叔宝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既是我国重点研发计划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研发与生产对接的绝好机会,我们要将更多的研发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农药对农业丰收、粮食增产功不可没,但同时也暴露了不足和短板,因此农药作为以创新驱动的产业,需要更多新的技术研发投入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高毒农药禁限用和替代工作有序进行,需要我们在座的农药研发单位、生产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更多高效绿色替代品种,同时也需要国家各级有关部门的更大力度、更高强度支持。我们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努力为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减病防灾做好服务工作。
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作《农药绿色发展战略》主题报告。宋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尽管我国农药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全面的快速发展,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缺少功能配套齐全的研发中心导致高效安全绿色农药的创新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当今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需要新的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推进,而RNA农药将是农业发展史上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新型植物免疫调控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也将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我们要推动专利过期品种国产化进程,加快免疫透抗和性诱剂及调节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生态调控,努力研发高效农药和航空新型制剂,加强药种肥一体化进程,提高农药利用率、精准化率和省力化,推进绿色农药全程植保技术和体系建设,以达到为重大病虫害防控提供全程免疫解决方案。
王凤乐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目标意义重大,要做到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其关键措施就要抓好新农药、新剂型、施药新技术推广,抓好新型植保机械示范推广,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安全科学用药培训与指导。近年来我国在农药减量控害领域成效显著,高毒农药使用占比降至1.2%,绿色防控水平有新提升,高效低风险农药研发有新突破,高效机械更新替代有新加速,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有新进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新成效。
吴进龙副处长作《农药登记产品化学资料评审规范》报告。吴处长从多角度分析了产品化学资料要求的新特点: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注重借鉴国际管理要求、更加注重贴近生产实际、更加注重遵循质量标准、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真实可信、更加注重易于实施。同时对产品化学资料评审规范,从形式审查、技术审查、专业审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友军所长介绍到,近年来我国农业害虫的发生,主要由于气候变暖导致传统重要害虫危害加重、农作物栽培方式变化严重影响害虫害虫发生演替规律、外来入侵害虫危害日趋严重、害虫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高毒农药替代导致一些顽固性害虫越发难以控制所导致。当前杀虫剂减施和害虫绿色防控,要综合考虑环境等因素,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从而将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李钟华秘书长在报告中讲到,据统计我国可用于农药助剂的物质约3000余种,常用助剂品种约200种,配方助剂的用量在50万吨以上,其中喷雾助剂用量日益增多,而未来助剂的发展将围绕现有农药剂型来开发和使用多功能、低成本、增强药效的农药配方助剂,或开发新型农药助剂如纳米农药、缓释控释剂等配方助剂及技术,同时也会包含减量增效多功能助剂及基于靶标导向农药功能助剂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和精准施药技术。此外,在助剂管理方面,仍需加强管理、管理创新,同时尽快制定出飞防专用助剂团体标准和助剂包装标签标准。
向文胜教授提到,农药使用保障作物增产丰收,可挽回农作物总产30%~40%的损失,而新农药创制难度越来越高,全球各大公司均已在生物农药领域进行拓展。基于天然源物质进行农药产品研发,是当前绿色农药创制的重要方向之一,白僵菌、绿僵菌和木霉菌等均为当前优势产品。
基于农业生物药物分子靶标发现与绿色药物分子设计进行定向筛选和研发,是李忠教授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李教授介绍到,通过靶标发现技术创新平台和先导挖掘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多尺度生态安全的农业生物药物创新体系,可帮助实现绿色农业生物药物创新,达到以产品创新为主线,推动产、学、研、用紧密合作方式,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物药物产品创新及应用技术创新能力。
徐汉虹教授团队进行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依托大数据平台把药肥精准施用跨境跨区域,进行抗性与药肥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筛选与创制,通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来建设立立体防控体系,从而达到理想种植模式。
郝格非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新农药创制极为困难主要由防治对象、抗性产生、保护对象、气候变化和耕作方式等多样性因素导致,新绿色农药候选品种研发周期长、筛选量大、费用高,由此衍生出绿色农药分子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抗性风险指标表征来设计和优化分子结构,为系列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张磊研究员指出,功能性亲水高分子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化妆品、洗涤用品、医药行业等高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有的功能,将在未来农药助剂领域为农药制剂向绿色环保、减量、增效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纳米农药的发展,是基于尽可能减小农药有效成分的微粒尺寸来达到“高效”的目的,张子勇教授指出,高效、稳定、环保、安全是纳米农药的优势,而“无人机植保+纳米农药”技术不仅可显著减少农药用量,还能有效结合两者优势发挥更大效果。
黄啟良研究员针对减施增效农药剂型设计与研发策略,进行了系统介绍。黄研究员指出,典型茎叶喷雾方式中农药雾滴在空间的蒸发飘移和在叶面的弹跳流失是农药损失的主要因素,其共性问题是农药在不同作物冠层的沉积结构与有害生物发生与为害位置不同。当前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分散、制备、释放等技术日趋精准和可控,农药利用率逐渐提高,如何减少农药损失、提高农药使用率是减施增效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杜凤沛教授对功能助剂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杜教授提到,可通过对高分子结构改造,增强药液与靶标叶面之间的多种作用力,减少雾滴漂移等来提高药效。高分子助剂可作为功能助剂,从而满足绿色、对靶、省力、机械化病虫防控方式等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需求。
吴学民教授重点介绍了可应用于水田的省力化制剂研发和应用。与传统颗粒剂相比,大粒剂中加入了水面扩展助剂、助崩解剂等,使其能在水面崩解并将有效成分扩散分布至水中。省力化制剂不仅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同时扩散性能好,安全环保,杀草谱宽,持效期长,生产、贮运成本低。此外,针对新型省力化剂型的构建与性能研究,吴教授还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解析。
丑靖宇高工,以市售杀螨剂“宝卓®”为切入点,研究对靶载药体系与调控从而进行制剂性能优化:产品的理化性能,可根据粒径大小分布、粘度、稀释液分散度来解决蒸发和漂移等问题,而应用性能则可依据表面张力、接触角、最大持留量来解决渗透与防效等问题。
龚艳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到,近年来随着农药施用技术不断提升,大田省力化施用机械普及力度增加,以及统防统治、飞防和现代化服务组织的持续推进,我国农药施药方法和水平发生很大改观。通过对功能高分子助剂的研究,可调控农药对靶传递性能,从而优化喷雾参数,提升喷雾水平和农药使用率。
本届会议,为了更好的交流新形势下我国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关键产品与技术,分享绿色功能助剂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开展了论文征集和优秀评选活动。会议现场,对评选出的10篇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其中7位作者代表对其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分享。
本次会议,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永权副所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钟华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啟良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李忠教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主持。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附:优秀论文名单: